找到相关内容1591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把握解脱命脉——止观学修刍议

    思辨,如《解深密经》中说:“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,舍离心相,即于如所善思维法内,所行影像观察胜解,即于如是胜所行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、最极思择、周遍寻思、周遍伺察…是名毗鉢舍那。如是...,如首愣严、念佛、般舟、真如、狮子奋迅、慈心等,所有这些都可以容纳在止观二法之中,他们的修习也离不开止观修习的原则。比如一棵树即使有再多的枝叶花果,都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352453.html
  • 宗喀巴止观思想管窥

    不需要了解一切法空性的道理。  “观”,是梵语“毗鉢舍那”的意译,也叫胜观等。观是指对事物本质的观察和思辨,如《解深密经》中说:“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,舍离心相,即于如所善思维法内,所行影像观察胜解,即于如是胜所行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、最极思择、周遍寻思、周遍伺察……是名毗鉢舍那。如是菩萨能善巧毗鉢舍那。”依据本经,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,观并非是一无所想,而是运用观察慧进行理性的思辨...

    喜饶嘉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4158736.html
  • 修定之证得及其它

    未至定或色界所摄的初禅近分定。《瑜伽》卷32中说:“有妙轻安随身而行,在身中转……从是以后,于瑜伽行初修业者,名有作意。……得此作意初修业者,有是相状,谓已获得色界所摄少分定心。”“又得此,当知...即是在前未至定的基础之上,更进一步证得根本定(初禅)。《瑜伽》卷20中说:“证得根本故,名圆满。”以下说明为令定圆满所应修习,及定圆满之相。  (1)修七作意  为由“得定”而达到“定圆满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239501.html
  • 大般若经中“一百零八句法”简介

    六通、四种、四陀罗尼门各为一句)、果道有六句(十力、四无畏、四无碍解、佛身大慈,佛身大悲、十八不共佛法各为一句)、五种证道之补特伽罗(预流、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、独觉)为五句、智(一切智、道相智...想定。  解脱门:空解脱门、无相解脱门、无愿解脱门。  六神通:谓神境智证通、天眼智证通、天耳智证通、他心智证通、宿住随念智证通、漏尽智证通。  四种:健行、狮子奋迅、虚空藏...

    法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4258221.html
  • 为何吃素不能吃葱和大蒜?

    一切众生,食甘故生,食毒故死,是诸众生,求,当断世间,五种辛菜,是五种辛,熟食发淫,生啖增恚。如是世界,食辛之人,纵能宣说十二部经,十方天仙,嫌其臭秽,咸皆远离;诸饿鬼等,因彼食次,舐其唇吻,常与鬼住。福德日消,长无利益。是食辛人,修,菩萨、天仙、十方善神,不来守护。”       从《首楞严经》中,我们可以了解到饮食对身心的重要性,因此对于食物,绝对不能不谨慎选择。而经文所提到的五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742211069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念佛方法

    心中默念,均如是听。默念时,心中犹有声相,非无声也。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,斯为第一。念佛时能摄耳谛听,即都摄六根之法。以心念属意根,口念属舌根,耳听则眼不他视,鼻不他齅,身必不放逸懈怠,故名都摄六根。摄六根而念,则杂念渐息,以至于无,故名净念。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,便可得念佛三昧。,即三昧之异名。吾人随分随力念,虽未能即得三昧,当与三昧相近。切不可看得容易,即欲速得,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04811098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都摄六根从何入手?

    也。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。则念佛三昧,可即得矣。故下曰得,斯为第一。此大势至菩萨,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。实根普被,有利无弊也。果肯依之而修,当必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。(编卷二复张曙蕉居士书八) 又楞严经势至圆通章末后云,佛问圆通,我无选择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,斯为第一。无选择者,遍用根尘识大以念佛也。念佛仗佛力了生死。禅仗自力了生死。今人能悟者,尚不可多见。况证四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念佛|净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9/21061718092.html
  • 五戒舆五常之比较

    淫修禅定者,如蒸砂石欲其成饭,经百千劫,只名热砂。若不断偷修禅定者,譬如有入水灌漏巵,欲求其满,纵经尘劫,终无平复。若不断其大妄语者,如刻人粪为旃檀形,欲求香气,无有是处。是故修四种皆断,俱名决定清净明诲,饮酒则为破戒因缘。梵云:若有人以手过酒器与人饮者,堕五百世无手报。经中又云:若诸比丘,心如直弦,一切真实,入永无魔事。足见为佛弟子,苟能五戒具足,进修禅定,取菩提果,弹指间事耳。至于...

    灵 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0262879.html
  • 都摄六根从何入手?--印光大师开示

    。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。则念佛三昧,可即得矣。故下曰得,斯为第一。此大势至菩萨,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。实根普被,有利无弊也。果肯依之而修,当必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。 (编卷二复张曙蕉居士书八) 又楞严经势至圆通章末后云,佛问圆通,我无选择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,斯为第一。无选择者,遍用根尘识大以念佛也。念佛仗佛力了生死。禅仗自力了生死。今人能悟者,尚不可多见。况证四果(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676378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如何念佛才可以减少杂念

    莫过于摄耳谛听。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,行住坐卧,均如是念,如是听。大声、小声、心中默念,均如是听,默念时,心中犹有声相,非无声也。《大势至念佛圆通章》云: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,斯为第一。念佛时能摄耳谛听,即都摄六根之法,以心念属意根,口念属舌根,耳听则眼不他视,鼻不他嗅,身必不放逸懈怠,故名“净念”,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,变可得念佛三昧。“&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3997056.html